当前位置:首页 > 拓展活动 > 德海拓展基地(寰峰窞鎷撳睍鍩哄湴)

德海拓展基地(寰峰窞鎷撳睍鍩哄湴)

admin3年前 (2022-03-29)拓展活动
德海拓展基地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钟伟通讯员白淑敏张蕾

从阳谷县城一路向南,行十余公里,穿过一条笔直的林荫道,就来到寿张镇沙河崖村。72年前,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命令从这里发出,12万将士胜利渡过黄河天险,吹响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的号角。今天,人们在这里追忆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创新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路。

近日,记者来到沙河崖村,重温那段烽火岁月,记录这里的巨变。7月1日,阳谷县部分党员在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馆前重温入党誓词。□钟伟陈清林

刘邓运筹帷幄渡天险

68岁的沙河崖村村民蒋景良闲下来的时候,总爱去村中心一处古朴的青砖四合院转转。大门前立着一座方形石碑,上书“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旧址”。

“刘邓大军真勇敢,渡河反攻鲁西南,大捷歼敌六七万……”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在当地百姓心中是一块“圣地”。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部队,一举突破国民党重兵把守的黄河天堑,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两位首长正是在这个小小的农家院落里,谋划出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战略战术。

蒋景良是指挥部房东孔月仙的二儿子。他回忆,小时候听母亲讲,刘伯承、邓小平曾两次居住在他家,第一次住了一个多月,第二次五个多月。指挥部设立在这里后,两位首长、警卫员等与他们一家人相处得非常融洽,母亲经常为他们做饭、洗衣服、做鞋袜。“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的飞机经常在这一带低空飞行搜索,村子周围还暗藏了大批汉奸武装,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刘邓两位首长指挥了12万大军强渡黄河。”蒋景良说。

现年91岁的于春梅老人,曾任女民兵连连长。回忆起当年和刘邓在一起战斗的岁月,老人仍然激动不已:“上世纪40年代,村子附近的汉奸武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并定期向各村强行摊派‘公粮’。为对抗汉奸,村里秘密建立了民兵模范班和自卫队武装,修建了土围墙,成为知名的‘堡垒村’。1945年,正月二十三凌晨,汉奸武装上千人将村子包围,当时老人、妇女和儿童已转移出去,剩下60多名民兵与汉奸作战,由于寡不敌众,13名民兵壮烈牺牲,100多间房屋被烧毁。”

后来,刘邓的部队来了,帮助剿灭土匪,清除了后患。于春梅说,每到周日,他们都会到指挥部,听邓小平给他们讲课。大到路线政策,小到生活作息,首长都一一过问。两位首长对待民兵很亲切,每次去都会拿出花生等零食招待他们,并经常给大家鼓劲:“你们年轻,可得好好干,不要做‘半截子革命’,别怕吃苦!”

“沙河崖村的名字还是邓小平给改的。”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旧址解说员胥先芳告诉记者,其实,村子原来并不叫沙河崖村,而是叫蒋家庄。临战前的一天,邓小平吃过晚饭,信步走到村外。望着眼前美丽的景色,邓小平心潮起伏,他对随从的警卫战士说:“多少年来,中华大地被炮火硝烟所笼罩,今天,饱尝战争之苦的中国人民终于看到了胜利曙光。蒋家王朝就要灭亡了,蒋家庄也该有个新的名字了。”他指着村外的大土崖和黄河滩说:“我看你们的村名叫沙河崖比叫蒋家庄更好。”村干部都表示赞同,从此,蒋家庄改名为沙河崖。

吹响乡村振兴新号角

72年前,指挥部的灯光穿过浓浓暗夜,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指明了方向;今天,由指挥部延伸出的红色旅游资源,正在照亮当地村民的脱贫致富之路。

为更好地铭记这段历史,发扬渡河精神,增强爱国情怀,1996年,阳谷县修建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馆,后于2012年对指挥部旧址进行了扩展式修复。纪念馆内收藏了当年邓小平赠给房东的军用木箱,刘邓首长曾用过的桌椅、茶具及当时参加渡河作战领导同志的题字、回忆文章等上百件革命历史文物。纪念馆前是渡河广场,广场中央按1:1的比例制作了主题雕像,再现了刘邓两位首长带领战士们飞渡黄河的壮阔情景。如今,这里已成为山东省国防教育、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省社科普及教育的重要基地。

77岁的村民蒋清法告诉记者,为配合纪念馆建设,2013年底,他和7户邻居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沙河崖将军渡新居。今天,这座位于村庄北面的五层小楼,与纪念馆交相呼应,这座小楼蒋清法们告别了世代居住的土坯房。

“拿旧房置换新居,基本没花一分钱。自家的几亩地由沙河崖华杰旅游观光合作社承包经营,自己也被政府安排到合作社打工,一年收入两万多元。”蒋清法说,政府的这种搬迁和产业结合的扶贫措施,“比直接给钱管用。”他说,当年穷人求活路闹革命,靠共产党;如今想要过上好日子,还要靠共产党。

历史的硝烟散去,军民团结、浴血奋战凝成的渡河精神,已成为沙河崖群众脱贫攻坚、奋发图强的动力源泉。“近几年,我们深挖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为核心的红色资源,对村容村貌、河道湖面进行整治提升,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来参观旅游的游客不断增多,他们在这品尝特色水果、吃农家饭,大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全村37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沙河崖村党支部书记蒋景高说,在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村的同时,沙河崖村流转土地680多亩,成立了华杰旅游观光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玫瑰、水果、苗木等特色种植,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5000元。

家乡日新月异,返乡创业成为时代新风尚。2013年,蒋振国放弃北京一家银行的高薪工作,回到沙河崖村加入德海友利带业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升任总经理。“企业不仅助力村民本地就业,还优化了寿张镇产业结构。我们生产的高性能输送带、节能锭带等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巴基斯坦、泰国等国家。”蒋振国说,“在创业的过程中,实现了人生价值,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今后要继续回报家乡。”

漫步沙河崖村,但见绿树成荫,道路平整,新居林立。当年刘邓大军鏖战过的大地上,正吹响乡村振兴的新号角。

来源于聊城日报、聊城晚报、聊城新闻网的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和原创作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一点团建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页地址:http://yidiantuanjian.cn/post/147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