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拓展培训(强大的董事长培训)
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 郑良 在新的宏观背景下,如何帮助民营企业走向蓝海,实现双循环和高质量发展?如何引导民营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如何拓展青年企业家国际视野,提升跨国经营能力?10月14-16日,在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开班的长三角青年企业家跨国经营培训班对此做了专题培训。
本次培训班由浙江省工商联主办,浙江省工商联(浙江省商会)国际合作商会和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共同承办。来自浙江、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的近50名优秀青年企业家代表、有关市县工商联和商会代表参加。
专家授课: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民营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
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与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形成可持续的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内循环与外循环辩证统一是双循环的根本要义,如何正确理解双循环?浙江省工商联副主席张必来为学员们做了分析,“中国经济要更好地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世界经济要更好地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的大市场、健全的产业门类和产业链,以及中国企业的参与和贡献。”他指出,加强中国经济的国际合作,要在两个层面着力:一是企业层面,民营企业要在研发、运营、市场、人才支撑等方面更深入、更有效地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要统筹用好“两个市场 两种资源”、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开展国际技术交流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二是资本层面,要积极利用国家信用政策和各类金融工具,拓展投融资渠道,优化要素配置。
民营企业如何“走出去”?“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既要有市场意识、规则意识,也要有开放、大气、从长计议的胸怀,以及用力、用智、用心干事、干成事的本领。”张必来强调,“走出去”发展的企业心态要平和,要有双赢的意识和双赢的智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金融助力是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贲圣林以“全球金融大趋势与中国新机遇”为题,分析了金融领域创新趋势以及由此获得的发展机遇。他介绍说,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金融与科技融合的“智慧金融阶段”,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与金融的结合日臻完善,带动了产品创新、服务体验升级、应用场景扩展、内部管理效能提升等“链式迭代”。尤为重要的是,我国在这一领域实现了换道超越,中国实践也开始走向世界,这为我国民营企业跨步迈向蓝海创造了一个可贵的战略机遇期。
浙江大学的人才智力资源也是浙江民营企业扬帆出海可以借助的重要力量,“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一直秉持国际、跨界、创新、开放、整合的理念,积极服务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希望在共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本土跨国企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贲圣林说。
企业考察:
“大分工”国际条件下,如何抢抓供应链重构机遇
10月15-16日,学员们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他们来到华立集团、天通集团、巨量引擎等民营企业实地走访,并分组进行专题研讨,学习优秀企业的好经验好做法。
在华立集团,董事会主席汪力成就“全球经济分工大变局”的主题与学员们做了精彩分享。
“新冠疫情是国际变革的催化剂,它加速了‘大分工’全球化的终止,全球供应链重组正在进行……新冠疫情让人流、物流受阻,一旦疫情缓和,供应链重构会加速落地。”汪力成从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必然性、紧迫性说起,强调了企业走出去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性。他说,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始终不变的就是不断寻求“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跟着资源走,培育跨地域、跨国经营能力,持续获取竞争优势。真正的跨国公司将实现资源配置全球化,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带动自身提升;资产配置多元化,对冲金融风险;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并占据主导地位;最大限度进行全球税务筹划。
讨论会上,还进行了互动提问。华立泰中罗勇工业园总裁助理邬丹梅、华立北美华富山工业园副总裁吴广云分别结合境外园区多年的实战经验,向学员们介绍了泰国和墨西哥的投资环境,并就大家关心的家具、汽摩零部件、机械电子等行业的产地多元化问题进行了专业解答和案例分享。
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此次培训班设置了国际金融、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国际物流、产能合作等多个方面的专题课程和研讨交流。
学员们更是受益良多,亚太机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伟潮在发言中表示,将积极发挥青年企业家群体的优势和作用,把企业做大做强,自觉践行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积极向世界传递浙商好声音,“走出去”寻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