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团建(酷团建同安顶上)
要说这两年最时髦的成年人玩具是什么?
那一定是——盲盒。
商家把一系列神秘的小玩偶装在盒子里,随机售卖。简单的玩法,可爱的设计,让盲盒获得了大批粉丝。甚至让目前最火热的盲盒商家泡泡玛特成功上市,估值高达一千亿港币。
但这样的潮流,让不玩盲盒的人很疑惑:这些小玩具不是小孩子才喜欢吗?一个就要卖 50 多,图啥啊?义乌小商品全场 5 元随便挑不香吗?!
成年人的小玩具,到底有多爽?
令人沉迷的盲盒背后,是怎样的神奇秘密?
壹
快乐!我选的盒子我快乐
盲盒的快乐是从挑选开始的。
走进一家盲盒店,你会发现店里的人们,好像都在做奇怪的事情……
有人举着盒子对着灯光仔细端详。
有人拿着几个盒子认真掂量。
还有人把盒子放在耳边轻轻摇晃,认真倾听。
无论用什么方法,所有人在决定的那一刻,脸上都带着「志在必得」的微笑。
盲盒快乐法则 1
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次一定能抽到
不管官方抽到稀有款的概率是多少,那个幸运儿一定就是自己。
心理学上,这是一种典型的控制感错觉。在这种错觉下,人很容易对结果有更加乐观的估计。
上个世纪就有心理学家研究过,买彩票的时候,大家总觉得自己挑的幸运数字中奖概率更高,而机器挑的号码不太灵光。
虽然这两种方式买到的彩票都是完全随机的,但自己挑选的幸运数字却能够产生一种「命运石之门由我开启」的错觉,进而误认为中奖率提高了。
选盲盒时「摸一摸」「摇一摇」「掂一掂」的玄学三连,也会让人乐观地认为「这次一定对」。
我们能控制的东西太少了,但抽盲盒的瞬间,我就是我命运的王。
贰
爽!一直拆一直爽
比挑盲盒更爽的,是拆开自己选中的盒子。
只要站在盲盒店门口看一看就知道:快乐——是真的!
对盲盒玩家来说,小玩偶再可爱,也比不上拆开时那隐隐期待、又不知所措的玄妙感觉上头。
但不玩盲盒的人,可能有点搞不懂:???不就是一个小玩具吗?怎么这么上头?
盲盒快乐法则 2
只要我拆得够快,悲伤就永远追不上我
其实,盲盒和买彩票、抽 SSR、买福袋是一样的,玩的就是一个不确定。
在拆开包装的最后一秒前,没人能知道盲盒里到底有什么,这种不确定性会促进多巴胺的释放,并让人对里面的物品充满期待,进而感觉到无与伦比的快乐。
具体来看,这个过程是这样的:
一开始,你也许只是在逛街,千篇一律的店面没有激起你的丝毫兴趣,大脑处于平静状态。
一家盲盒商店映入眼帘,你想到最近新出了一款喜欢的玩偶,说不定能够刚好抽到!
这时大脑已经开始分泌多巴胺,并开始声嘶力竭地大喊:「我想要!快去买」!
你满怀期待地走进盲盒店,开心地亲手选中一个小盒子,准备开始最激动人心的拆盒!
心跳加速,手微微颤抖,随着一声清脆的开盒声:「耶!是我喜欢的款式」!喜悦顿时充满大脑,抽盲盒的行为也随之得到强化。
即使抽中的不是自己喜欢的,这个刺激的过程也会让人拥有巅峰体验,再加上朋友互动等社交因素,对抽盲盒的渴望也不会很快消退。
那,为什么不直接去买已经拆好的确定款,非要自己抽呢?
因为人们本身就对不确定性有一种偏好。
动物研究发现,对于不确定性强的奖励,猴子的神经激活最强,而且在奖励信号(看到盲盒)和奖励发放(得到玩偶)阶段都会分泌多巴胺,不断刺激他们寻求新的奖励。
至于……被拆开的确定款,大脑可能只会平平无奇地「哦」一声,毫无波动。
类比一下,确定款就像是男友提前一个月告知的生日礼物,平平无奇,只等签收;而盲盒就是生日当天获得神秘包裹,拆开发现居然收到的 iPhone 12!
抽盲盒并不是简单买了一个小玩具,实际上它玩的是从选到拆的一整个过程。过程中「出乎意料」的体验被大脑格外喜爱,从而让人产生更加丰富的感受。
比起发挥常常不稳定的男朋友,自己买个盲盒作为日常生活里的小惊喜,不失为一种获得稳定快乐的小秘诀。
叁
整整齐齐真好看
很多盲盒玩家都喜欢做一件事:一个娃娃还不够,我要集齐整个系列。
为什么有人会为了集齐一套这么努力?
盲盒快乐法则 3
一家人一定要整整齐齐
从心理学上分析,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种追求完整的倾向。
小时候,我们喜欢买笔买一套。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长大了,朋友圈一定要发九张。
图片来源:网络
部分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因为我们是通过整体的方式去认识这个世界的。
九张图片的朋友圈是一个整体,一整盒水彩笔也是一个整体,一套盲盒玩偶当然也是。在集齐后,人类很容易感到一种认知上的协调,或者说,安全感:「整整齐齐真好看」。
不过,如果这样的倾向过于严重,就可能导致强迫行为。比如,为了集齐一系列东西影响到了正常生活。
此外,盲盒似乎也成了身份的象征。
2019 年,泡泡玛特公布了他们的消费者画像。其中 32% 的消费者为 95 后,90% 的人月收入在 8000 元到 20000 元之间。
年轻、时尚、有钱、喜欢新鲜事物……盲盒玩家们,堪称新时代的「人生赢家」。
随着盲盒的大众化,这些神秘的小盒子也逐渐成了一种交朋友的方式。
公司团建,同学聚会,网友面基……一句「走,抽盲盒」就是年轻人版的:来,交个朋友。
各种盲盒经验交流群、盲盒互换小组,也让抽盲盒从「个人娱乐」进化成了「社交行为」,盲盒玩家有了自己热爱的讨论话题,以爱好为中心,抱团取暖。
只不过,盲盒虽爽,可不要贪玩哦,不然……
图片来源:网络
合作作者 郑威威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博士生在读
审核专家 胡玉正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博士生导师
策划 jiu
责编jiu
作者 郑威威
插画 Roro
封面图来源 站酷海洛
参考文献
[1]Harrigan, K. A., & Dixon, M. (2009). PAR sheets, probabilities, and slot machine play: Implications for problem and non-problem gambling. Journal of Gambling Issues, (23), 81.
[2]Yücel, M., Carter, A., Harrigan, K., van Holst, R. J., & Livingstone, C. (2018). Hooked on gambling: A problem of human or machine design? The Lancet. Psychiatry, 5(1), 20-21.
[3]Clark, L., Boileau, I., & Zack, M. (2019). Neuroimaging of reward mechanisms in gambling disorder: An integrative review. Molecular Psychiatry, 24(5), 674-693.
[4]Fiorillo, C. D. (2003). Discrete coding of reward probability and uncertainty by dopamine neurons. Science , 299(5614), 1898-1902.
[5]Nayar, K., Franchak, J., Adolph, K., & Kiorpes, L. (2015). From local to global processing: The development of illusory contour percep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131, 3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