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团建方案 > 语文拓展训练(拓展阅读四年级上册)

语文拓展训练(拓展阅读四年级上册)

admin3年前 (2022-04-08)团建方案

浅谈语文课的拓展练习设计

课堂练习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技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课堂中的拓展练习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是学生创新学习的具体实践活动。它的最大功能就是能使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投入到听说读写的各项实践中去,促使知识的迁移,形成熟练的语言技能,达到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合理巧妙地设计课堂拓展练习可以有效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练习的内容、形式,增强练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让学生更乐意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巩固知识,强化学习成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怎样的课堂拓展练习设计才是有效的呢?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语文课的拓展练习。

一 语文课的拓展练习设计应兼顾知识的形成过程与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综合运用与创新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训练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语文教学不应仅仅是学习、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灵活巧妙地应用这些知识。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必须切实改变传统的靠死记硬背才能完成的叙述作业,废除机械重复练习,强化信息搜索处理、知识探究处理、知识探究过程的训练,结合生活实际,注重方法的运用,通过这种长期训练、才能培养出具有实践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生。

生的语文学习有其独特规律,其中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是重要的决定因素。爱玩、爱热闹、爱新奇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在设计拓展练习的时候,在关注练习本身技术含量的同时,也应使课堂拓展练习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趣味性、开放性,形式活泼新颖一些。让学生敢想、乐做、爱学。布置的课堂练习是本节知识的简单应用,没有趣味,没有考虑综合,也没有引导探究,更谈不上创新。但有的练习为了追求趣味性,降低了练习的难度,忽略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需求,这样就与训练的目的背道而驰,本末倒置,这样当然也是不可取的。矫枉过正的是,有些拓展训练的训练过难,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思维断层,降低了教学的质量。一掌握新知识后,马上“大剂量”出题,使学生出现严重“消化不良”,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生的语文学习有其独特规律,综合运用与创新练习有利于促进思维结构的顺利转化。过去,有些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时只考虑当堂所学内容,布置的课堂练习是本节知识的简单应用,没有考虑综合,也没有引导探究,更谈不上创新。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不能只考虑本节知识,要注重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意安排一些学生通过努力能解决的综合性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有些内容虽没有学过,也可以让学生大胆想象、猜测、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的能力。

二 语文课的拓展练习设计要关注学生的不同层次

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一刀切”的训练内容不符合学生实际,且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现行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所以,我们在设计拓展训练时,一定要注重训练内容的开放性,使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展示自己的能力,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最好准备一定坡度的必做题和选做题,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身选择,让学生有一个真正的自主作业权。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完成简单题目后也可以试一试,选择难度偏大的,一旦他们有一次做出来了,就会充满信心,既使没有完成,教师在批阅时也要加上鼓励的评语。采取这种练习法,可以让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的训练,有力地调动全体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的积极性。你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对树叶一样,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训练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设计出更能激发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拓展训练。

三. 设计课堂练习要注重评价体现自主

语文能力的提高,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身为教师、应该把眼光看到课外,放到学生语言积累和应用上,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完一节课后,让自己拓展延伸性练习,检测知识掌握情况,这样学生的主体性被调动起来。他们会觉得自己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为了做好练习、就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温习巩固,这也能体现自主选择,掌握知识进程的差异教育和学生体验成功教育的宗旨。学生都有一种表现自己获取成功的欲望,这就是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也是其主体性的必然反映。我们在课堂练习中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并不断肯定与鼓励他们的展示行为。在练习设计中要体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他们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认识和感受,让课堂练习真正成为学生施展才能的舞台。在评价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尽力捕捉他们迸发出来的火花,肯定、欣赏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个性化的理解,而且鼓励他们大胆创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形成具有乐观向上、体现强烈主体意识的积极心态,倡导自评和互评、学生互相欣赏、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力求多元。

1. 分层评价,鼓励为主。对于分层布置的作业,采用分层评价。只要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例如:全做对的,即可得一面小红旗;书写工整的,在小红旗后面再加一颗五角星;有进步的,再画上一个笑脸娃娃或写一两句评语。这一面面红旗、一颗颗五角星、一张张笑脸、一句句富有期待、鼓励的话语,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更加喜欢做作业。

2. 亮点评价,激励当先。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评价时我们改变过去那种“区分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尽量捕捉学生作业中的亮点。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即可得五角星一颗;有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富有创新,即可得笑脸一个;有的学生作业质量高令人赏心悦目,即可得大奖一个并获“作业能手”称号。

3. 多向评价,共同参与。传统的作业评价是教师单向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思维处于“休克”状态,不利于学生纠正错误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我改变了过去这种单一的评价形式为多向评价,让学生也参与到作业的评价中去。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多元多向评价,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指出别人的错误,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把评价权交给学生,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教者有心,学者得益”。

实践证明,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作业,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语文的空间,更好地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真正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撑起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四 语文课的拓展练习设计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注重学生自主性,注意让学生发挥自身潜能。现代教学注重以人为本,呼唤学生的主体性张扬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学生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存在差异是必然的。课外拓展,就是要教师有的放矢,让学生围绕《标准》所规定的多元学习目标来选择内容和形式,积极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

2注重实践性。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极其丰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自然世界、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等都是语文教育的有效资源,迅猛发展的新科技又明显加快了知识更新的速度,“无限的书籍增长量与有限的时间形成尖锐的对立”。因此,课外拓展的重要任务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着眼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3注重趣味性。课外拓展,应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有效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注重引导学生不拘泥于课本所学,不断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思维的发展。同时,语文是美学的载体,课外拓展要重视学生的审美体验,调动学生审美激情,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原作、查找资料、处理学习信息,使对语文作品产生浓厚兴趣。

4注重多样性。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外拓展要极力避免抄写词语等机械简单的作业方式,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多层次、多维度的学习目标,采用多样性的学习形式,在夯实语文教学内容的知识基础的同时,把相关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当然,拓展练习只是我们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环节,谈不上是最重要的,但也万万不可轻视。相信,只要我们能够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和知识特点设计拓展练习,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敢于探究,善于突破,乐于创新,最终获得提高。

语文拓展训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一点团建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页地址:http://yidiantuanjian.cn/post/151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