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团队团建(团建活动策划目的主题)
来源:海报新闻
8月7日,网上曝出“阿里女员工被性侵”,全网一片哗然。舆论发酵之际,阿里的“破冰行动”也再次被提及。在以往的认知当中,“破冰行动”就是让新伙伴融入集体,大家一起破除陌生人之间的隔阂,消除相处的冰点。然而,被曝出来的“破冰行动”着实让人大跌眼镜,充满低俗恶趣味。无独有偶,近年来,变味儿的团建新闻屡见报端,饱受诟病。
渐行渐远的初衷,变了味儿的团建
公司来了新人、同事间了解不够,团队之间出现分歧、部门之间存在“部门墙”,此刻,安排一场团建会是不错的选择。团建的本意是让员工与员工、员工与领导之间有更多的情感交流。与此同时,产生难忘的共同经历,这些经历将成为关系的纽带,更有利于接下来工作中的团队协作。
然而,在现在年轻人的眼里,团建已经可以列为“职场最讨厌的活动”NO.1。既然团建好处多多,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不喜欢呢?
“目的是增进感情,形式上却强制执行,不参加就是不合群。”
“占用休息时间,参加一些并不感兴趣的项目。”
“团建内容低俗,全场尴尬却还要强颜欢笑。”
“就是换个地方听老板训话而已,下班时间不想再讨好你。”
除此之外,极端的个例也屡见不鲜。有一家知名的房地产在誓师大会上,用“喝鸡血”来加油打气,现场杀鸡取血,把鸡头凑近杯口倒血,然后在“15天冲刺4000万”的字幕前,集体举杯,一饮而尽,颇为“豪迈”。
还有企业组织员工在一起跪下互扇耳光的,然后领导在一边兴致勃勃地看着,不禁感叹:我培养的团队,就是要这么“狼性”。
也有企业为了让大家快速“破冰”而组织一些油腻低俗的游戏,比如让男女员工排成一排用嘴巴传递一直非常小的纸。表面看来大家“一家人,亲密一点怎么了”,说白了就是性骚扰。奇葩团建就像一块羞耻布,掀开来一看,充满着低俗恶趣味的企业文化。
沈阳一家物流公司举办“向死而生”的团建。20多人在沙滩上围一圈,给自己“堆坟”,写墓志铭,当天“死”去。南京一家公司为了让员工锻炼胆量,要求员工在街上喊口号、亲吻垃圾桶、拥抱陌生女孩。
除此之外,常见的还有纸杯传水、挤眉弄眼、丑小鸭运球接力……听到这些游戏都很抗拒但是能怎么办呢?公司都打着“融入团队的”名义,让大家参加,你不参加就是不合群,没有团队感,很多员工迫于权威,就算不愿意最后也妥协了。在一篇微博的投票中,有7768人参与,有6087人选择了“不去,团建是大型尴尬现场”,这个比例是78.36%。
变味儿的团建踩了什么坑?
很多企业都希望通过一次活动就把公司的人际关系和氛围搞好,这是很难做到的。如果领导把低俗当“企业文化”,这样的公司不去也罢。越是讲求专业性的公司,越不会把精力放在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上。企业文化健康的公司在团建之前都会征求员工意见,让大家真正地放松一场。员工玩得开心,同时还能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如今,年轻人越来越实际。“上班就是为了钱,别跟我谈梦想,我的梦想是不上班”成为很多人的至理名言。形式主义的东西很难再掀起年轻人心中的波澜。与其那么多伪装,不如搞点实际的东西。能不能让团建变成一种真正的“活动”,而不是折磨?能不能让团建变成一种福利,而不是管理手段?少点形式主义,多走点心。
企业管理要与时俱进,老派的团建活动已经不适合作为现在员工有效的管理手段,年轻人的需求都在变,员工和同事、领导、企业的关系也在慢慢改变。一切都在变化的情况下,管理方式不变,必然会有反噬的结果。
年轻人想去的团建是什么样的?
一次不好的团建,结果可能适得其反。那么什么样的团建是年轻人会买单的呢?
1.基于尊重的前提,尊重员工的选择
去或是不去都是自由,那些占用休息时间、不参加就扣钱、形式低俗毫无意义的团建,如果给员工自由选择的权利,他们一定会拒绝一万遍。
2.尝试“轻团建”
用剧本杀、密室逃脱等社交式团建,代替传统尴尬小游戏、谈心+酒局的团建形式,用轻体力、高包容度的活动,既能提升趣味度,还能提供新鲜感。
3.不做表面功夫的情感沟通
很多领导在团建时,最爱大谈特谈自己的创业故事,但是一次表面功夫的谈话并不能真正让员工认可企业文化或者是老板的一些管理方法,共情和尊重才是走进员工内心的最好方法。
4.用情感维系关系不是不对,只是要用对方法
聪明的老板能用情感上的表达,提升员工主观上的获得感,从而降低员工在物质上的需求。比如当代打工人虽然嘴上说为了钱,但是仍然会被这句话感动:“你放手去做,我帮你兜着!”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刘明明 撰写)
责编:姜 晖
审核:丁厚勤
本文来自【海报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