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团建方案 > 道德与法治素质培养与能力拓展(素质能力评价怎么写)

道德与法治素质培养与能力拓展(素质能力评价怎么写)

admin3年前 (2022-04-18)团建方案

在小学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合理的教学安排。小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知识都不太充足,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时,他们会感到很困惑,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因此,教师要本着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出发,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现象,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因此,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1 教师要明确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提高他们在生活中面对一些问题时的应对能力。生活化教学理念引进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不仅是教学的需要,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小学生的思想还是比较单纯的,对于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更多的还是通过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来了解的,生活给学生们什么样的环境,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什么样的品质和法治素养。因此,在这个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生活入手,让学生学会感知生活,贴近生活,从而帮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应用到这些法律知识。只有将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让学生真正学会这些法律知识,学生的全面素质才会得到提高。所以,教师要明确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去帮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

道德与法治素质培养与能力拓展

2 教学方法生活化

新课改的推进使得原来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教育的发展需求,因此,教学方法要做出改变。因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生活化气息太过明显,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达不到教学效果了,严重一点还会引起学生的反叛心理。生活化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实际情况,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增加体验,对法律知识有个深刻的理解。让学生慢慢地习惯了认真听讲,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提高学习效率。

3 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课上知识向课外生活的延伸。让学生能够从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各种方面获得不同形式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利用。经过实践之后能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增加自己的经验,因为课本中的很多知识都是很多年一直在用并且不变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将课本中的知识想课外延伸,让学生能够增加自己的知识经验,主动参加到社会实践中去,通过和社会的接触和探索发现,学生才能对道德与法治的只是内容有更深的了解,并可以试着向更广泛的领域中扩展。课本当中有很多对于环境保护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实践的经验来告知学生自然是我们大家共同生活的环境,它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需要我们大家的保护,我们要做到不乱扔垃圾、不随意破坏。

道德与法治素质培养与能力拓展

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城市的水资源出现了污染现象,其实就是因为家庭的日常排水和工厂的废水排放造成的。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个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对我们生活的周边的环境进行观察,这样就可以了解到环境被污染的根本原因。就由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学生在这种活跃的氛围中,参与将课本知识向课外延伸的过程,学生通过实际的探究,能够将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和社会活动进行紧密联系,教师在实践活动之后再对学生的思想或者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4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找一些和生活贴近的实际案例来当做课堂导入。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然后使得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案例的支持下,挖掘教材中的知识作为学习资源。当然,这是教师在讲授个人的实际经验和对知识的理解这一方面。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多多观察社会生活中的很多事件,就比如说曾经很火的热点话题“碰瓷事件”,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以及如果主人公是你,你又该怎么做?你这么做的观念又是什么?“公交车让座”这个事件也可以让学生对社会人群的行为进行观察,进一步将社会事件和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结合,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也能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处理方法的途径。这样通过生活的观察来进行学习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素质培养与能力拓展

5 采用多样化的课程评价方式

小学阶段的课程的考核方式最常见的就是考试,教师会把学生的考试成绩直接作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但是在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引导之下,会更加重视将实践内容加入到考核过程中,这也是检验学生实际生活与理论知识的结合能力。在这种课程评价的模式下,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实践活动的表现就不一定只用成绩来判定了。因为这种较为抽象化的道德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水平用成绩是很难进行衡量学生的高低的。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平时表现用“甲、乙、丙、丁”或者“优秀、良好、合格”等形式来进行评价,对于那些评价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教师应该对他们加以重视,并对这些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在正确的时期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上来,避免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无论优秀还是不合格都应该向上一阶级努力,经过社会实践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的基本意识也会逐渐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也进行评价,再把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进行总结,最后保证评价的公平公正。

道德与法治素质培养与能力拓展

6 结语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决定学生以后的发展方向的,并且还是将实际和理论进行结合的有效途径。教师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就是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综合能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一点团建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页地址:http://yidiantuanjian.cn/post/155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