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素质拓展(广州拓展基地)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思琦、李焕坤
4月18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公布,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5年,广州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24.5%,全市各区、各人群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科普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不断完善,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实施5项提升行动聚焦青少年、农民等科学素质提升
《方案》提出,“十四五”时期实施5项提升行动,即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方案》进一步指出,要持续举办好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完善初高中包括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在内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型实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积极开展科技类特色高中创建工作;引导中小学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场所广泛开展各类学习实践活动。
要加强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备;开展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强科普小镇和科普特色村建设,到2025年,建设科普小镇15个、科普特色村150个。
要面向产业工人广泛开展职业技能、信息技术等职业教育和培训,办好“广州职工大学堂”;开展全民数字技能培训;推动相关互联网企业做好外卖、快递、直播、网约车等新兴领域、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科学素质提升工作。
要依托老年大学(学校、学习点)、养老服务机构等,普及智能技术知识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推动老年人健康科普进社区、进乡村、进机构、进家庭。
实施6项重点工程聚焦科普信息化、产业化提升
《方案》提出,在“十四五”时期实施6项重点工程,即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实施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科普产业繁荣工程、实施科学素质国际交流合作工程。
《方案》进一步指出,要依托现有的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校史馆等设施和资源,打造一批科学家博物馆和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科普教育基地;加快建设广州科学馆,有序推进区级科学馆均衡布局、分期分批建成,推动建设一批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小型专题科技馆和行业科技馆;在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社区图书馆等平台拓展科普服务功能。
要实施繁荣科普创作资助计划,扶持科普创作人才成长,培养科普创作领军人物;深入开展广州公民科学素质竞赛、广州科普游等深受市民欢迎的科普活动。
要推动科普市场化产业化,研究探索建设科普产业园;积极搭建科普产业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全产业链;推动科普产业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具有广州特色的科普产业体系。
要引导和支持科学共同体联合申办和举办国际科技论坛、学术会议、科普论坛,组织参与国际科普展览与交流活动;积极参与国家层面举办的“一带一路”青少年科技活动、科学教师培训等人员交流和合作。(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