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团建(团建活动简短总结)
那是到达那个小岛的第二天,七月还没结束的时候,气温高的有点恼人。
七月初的时候,我离开了学校,打算开启自己的社会之旅。
这趟旅行开始在我到达的第二个周末,毫无征兆又似乎理所当然地就跟随着大部队来到了这个海岛。
海就在这个渔村的尽头,没有开发过的痕迹,傍晚退潮的时候,会有大量的海草留在沙滩上,腥味很大。
出门的时候应该是下午四点左右,太阳的热度开始走下坡路。中午的时候重新分配的房间,其实和谁住在一起真的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反正都是同样的陌生。因为作为一个资深的脸盲症患者,让我在短短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内认识所有人,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只记住了两个人,一个是领导一个是‘师傅’,这一次还被分到和‘师娘’住在一起,听起来有点像棒打鸳鸯的老巫婆。
第一次踏上这座海岛的时候,我就对传说中的大海不抱任何希望,反倒是出租车司机口中的环岛公路引起了心中沉寂已久的好奇心。于是徒步环岛这个想法出现在脑海里。
我是喜欢走路,能用走的绝不用车。虽然这个观点被老妈吐槽过千万次,也没能发生丝毫的改变。
如果,非要让我来形容一下这次旅行,那一定是‘渔村农家乐’。
从家庭旅馆出门大概有一百米的模样,路两边都是大片的草地,草地上面的几只驴是在视线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生物。这一次我选择的是远离海岸线的方向出发,结果没走几步就又看见了几只驴,哦,是另外一群被栓在另外一片草地上的驴,看来这里的人喜欢驴这种生物。
总觉得建筑物是这世间就真诚的记录者,无声的方式却真实地记录着发展的痕迹,但遗憾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感情越来越淡,反倒是对新潮的事物有着打了鸡血一般的热情。所以,看到那座土坯墙建造的小学时,我终于忍不住拿出了那个渣渣像素的手机,想要拍一张照片。新的学校就在旧址的不远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新学校建成的同时旧校址依旧被保存,但是我很感谢这个决策者,没有像大部分人一样选择拆毁旧屋换新屋。
太阳下山之后,空气的燥热开始渐渐消失不见。
路边的野花是很熟悉的那种,虽然关于它的名字后来也闹了个不大不小的笑话,当然这只是后话,至少当时的我还信誓旦旦的相信它就是叫做‘苍兰’。
喜欢走路,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无迹可寻。但是喜欢这座岛是从这天傍晚六点半开始的,那是大家约定的晚餐时间,但是海岛却比想象的大得多,更悲催的是直到六点半还没收到聊天群里面的消息时,我才发现是自己的手机根本没有信号。
那应该是一座寺庙,有很浓厚的香火味道。幸运的是我随身带着旅馆房间的钥匙,上面是旅馆的名字和LOGO,寺庙的售票员是个本地的阿姨,大概四十多岁的样子,说话的声音很大,手里面夹着香烟,热情的让我进入她的值班室,里面全是她吞吐出的烟雾,有点呛人。
在寺庙里面参观的四人,开着车,说是和我住得很近,愿意带我一起回去。两男两女都五六十岁的样子,他们喊我‘孩子’。离开学校之后我发现自己多了很多称呼,在公司,他们喊我‘小姑娘’。
离开寺庙坐在车上面的时候,才发现他们要走的方向竟然是我来时的路,但是也不好意思再提出异议,天已经开始变暗,还是早点回去比较好,虽然没有人担心,但初来乍到就擅自离群总是不太好。手机在关机重启之后终于连上网络,‘师傅’在群里面喊我回去吃晚饭,给领导说了现在的情况之后,就作为一名‘孩子’跟着四位‘故地重游’。
从他们的谈话当中得知,他们四位是高中同学,其中一位还是岛上学校的校长,就是来的路上看到的那座学校,剩下的三位是从外面来旅游的,巧合地订到了老同学家的家庭旅馆,于是就有了我参与的这趟怀旧之旅,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
他们的对话大都是关于幼时的回忆,听得出来他们都对现在的生活很是满意,无论是离开的还是留守的。
岛上应该有很多他们的回忆,每到一个地方都有人感叹一句‘当年’,每次他们下车去拍照,都会有人加上一句‘孩子,你也和我们一起下去看看吧,别自己坐在车里面。’我觉得自己会爱上‘孩子’这个称呼,并且向往他们这种状态:和旧时好友故地重游。
故事的结局就是我的徒步环岛并没能完成,顺风车原路返回把我带到了集合地点,晚饭已经结束,老板娘给留了米饭和不太受欢迎的菜。
翌日,旅行结束,跟随着大部队离开,天在下雨,没有伞,一群人挤在码头登船。
徒步环岛终究没能完成,只能一路坐船、坐车,回到住的地方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但是走路应该是这段差强人意的旅行中,唯一会让我记得的东西。因为记忆有限总要记点美好且有意义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