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拓展训练(拓展训练培训对象)
设在楼道口的益智健身苑点,傍水而建的健身步道,中央公园里的蜿蜒绿道,可智能预约的足球、篮球、网球等场地,每天只需1元的市民健身房……如今在松江,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种类多达十余种,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要。以亲民、便民、利民、惠民为原则,一张“15分钟”健身资源网络已经覆盖全区,市民只要走出家门,即可享受到社区公共体育资源。
推门可享 社区健身资源纵深布点
提升体育场地设施品质,建设“推门可享”的社区市民健身中心和体育公园,是松江近年来的大动作。
去年新落成的方松体育公园,试营业期间就成了网红打卡点。公园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包含800米环形步道、2片篮球场、1片足球场,还有一个儿童活动区。只要不下雨,几乎任何时段都有前来健身的市民。到了周末,球友集聚、儿童嬉戏,更加热闹。
曾在窗前看着公园一天天建成,天天盼着它开放的市民王美兰,如今是这里的常客。“从家里走过来只要3分钟,早上做做操,活络活络筋骨。吃完午饭晒太阳补钙,晚饭后和老伴一起散步。”王美兰说。家住松云水苑小区的白领卢飞,有定期去健身房的习惯。去年公园开放后,他转移了“阵地”,“室内场所毕竟不如室外空气质量好,而且还免费开放,同事们听说我家门口有这样一个健身场所羡慕得不得了,现在我们经常约了周末来这里打球。”
百姓健身房、百姓健身步道、百姓游泳池、智慧运动场、益智健身苑点……十多年来,健身场地和设施在社区星罗棋布,益智健身苑点已经实现了村居全覆盖,市民健身房实现了街镇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健身苑点1040处,步道106条,球场108片,体育锻炼已经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老少咸宜 健身步道随处可见
工作学习的繁杂与压力令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健身锻炼的重要性。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从公园绿地到社区街角,市民的需求加速了健身步道的建设。而随处可见的健身步道又在社区兴起了快走、跑步的健康生活方式。
“十三五”期间,全区每年以20条左右的增速建设了一大批遍布社区的健身步道。从早年集中规划于中心城区,到陆续辐射各个镇区和行政村。在今年新增的18条健身步道中,12条位于中心城区之外,遍及洞泾、新桥、佘山、石湖荡、叶榭、小昆山、九亭、泗泾等镇。
其中,与绿化、水体等元素结合的绿道让市民在健身锻炼的同时,还可以亲近大自然,格外受青睐。今年新建的岳阳街道庐秀新苑健身步道位于小区与毛竹港之间,从小区边门就可直达。这也是全区首条五彩市民健身步道,塑胶跑道上红、绿、黄三色相间,让人仿佛踏上了彩虹,心情也跟着阳光起来。
作为健身步道中的标杆项目,位于方松文化活动中心旁的健身步道全长超过800米,环中央公园水系而建,曾获评“上海市最美健身步道”称号。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茸城健跑团的发起人项少龙已是松江健身圈的达人。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健身视频是他每天早晨必做的功课。2015年创建健跑团时,主要活动地点正是方松文化活动中心的健身步道。“我们跑步、健身,风雨无阻。提倡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早睡早起,合理饮食,再通过科学运动达到健康、美丽、幸福生活的目标。”项少龙说,团队成员们日复一日的坚持逐渐带动起周边居民,茸城健跑团的队伍日益壮大。
“六百”规划 满足多元化健身需求
通过体育健身设施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满足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十四五”期间,松江提出了全民健身设施“六百”工程,即社区市民健身中心街镇辐射率达到100%、体育(健身)公园街镇辐射率达到100%、市民健身房街镇覆盖率达到100%、益智健身苑点居村覆盖率达到100%、市民健身步道(骑行道)总里程达到100公里、智慧运动场数量达到100片,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区、街镇、居村三级联动的社区体育设施供给格局。积极构建“处处可健身”的高品质运动空间,到2025年,新增体育场地总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新(改)建体育健身设施项目超过1000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3平方米,全民健身工作质量显著提升。
记者从区体育局获悉,下阶段将启动南部新城体育中心建设项目,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要求,建设与松江新城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相适应的体育中心,提升功能和品质。社区市民健身中心和体育公园实现街镇覆盖,也是“十四五”期间的目标。同时,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迭代升级,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多元化健身需求。
此外,松江还将依托山、水、林、园的优势资源,拓展休闲健身空间。建设黄浦江松江段沿线生态慢行系统,提升广富林郊野公园、松南郊野公园、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慢行步道和骑行道的功能和品质,打造松江体旅融合发展、展示松江城市形象的新地标。一幅有关慢步道、跑步道、骑行道相互连通的城市滨江图景,正愈发清晰可辨。
■记者 张小小 文 张小小、采访对象 摄
■文字编辑 丁艺婕 陆怡怡
■栏目责编 李翔 ■栏目主编 陆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