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白团建海报(我是江小白海报)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江小白团建海报,以及我是江小白海报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一点团建(www.yidiantuanjian.cn)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我对老白干与江小白战略的看法与建议
- 2、江小白的文案和营销并不重要,它的制胜法宝其实是......
- 3、江小白“早知道”系列的广告文案是什么?
- 4、江小白春节后的“离开家”的广告文案,你知道具体内容吗?
- 5、江小白是什么
- 6、想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江小白”,先看看小白哥怎么说
我对老白干与江小白战略的看法与建议
衡水老白干与江小白,是营销圈子时不时拿出来谈论的两个案例。这两个品牌特点很明显,公关推广做的好,营销的结果却并不如意。
说一下,我认为老白干存在的问题与机会。
老白干这个品类在历史上形成的认知“不是很贵”,这个老白干相对便宜的认知改变不易,不上头也不是老白干独有的特性,而且不上头这个特性也不是很有价值感,无法用不上头塑造高端认知。
衡水老白干做高端,需要的是一个让人们认可其是高端酒的rock。
老白干犯了一个战略骑墙的错误,它想用一个品牌同时占据老白干品类与高端酒两个心智位置。这种战略骑墙是很难成功的。老白干品类代表不了高端(实际上它代表的是中低端,这跟它目前的高端诉求是冲突的),高端位置也已经有品牌占据了。
老白干有两个战略机会。
一个新品牌要获得成功,它应当是一个新品类的第一个产品;或者,新品牌应当作为领先产品的对立面而存在。老白干想做高端定位,要么是抢先占位,利用它拥有的一个优势“世界烈酒大赛最高奖”,提出高端烈酒第一品牌的定位口号,占据这个高度白酒品类代表者的位置,要么是站在茅台的对立面,提出新型白酒开创者的定位口号(这个较难,难在认知优势不好找)。这是老白干的第一个战略机会。
第二个机会,就是代表并做大老白干品类。
对老白干不上头有不同看法的人,基本都是不认可它做高端对标茅台。大家都觉的它是中低端酒。
老白干,不上头,中低端酒,就是老白干在顾客心智里现有的东西。改变人们的想法在我们这个传播过度的社会里是一桩极其艰巨的任务。发现并利用现有的东西则要容易得多。
老白干可以利用这个在预期客户心智已有的位置,定价中端,针对兄弟喝酒,做中端宴请白酒第一品牌,做大老白干品类。
酒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它用价格带认知的特色很明显。
老白干如果主推99 199 299这个价格带。
继续宣传之前的喝出男人味。。再渲染下兄弟喝酒,不怕醉的感性诉求。
然后配合不上头配称。就很管用了。
宴请除了高端宴请,朋友兄弟,社会小哥,战友等的聚会,也是一个消费量很大的场景,这种喝酒场景一般都是六七个人,不醉不休。喝醉了不上头,对这个喝酒场景真管用。(喝醉了真头疼,不上头是这种酒宴的强需求)
当一个品牌破坏了已有的定位,或者企业运营没有遵循顾客心智中的定位来配置资源,则不但新投入顾客不接受,反而将企业巨大的资产浪费甚至使企业走向毁灭——邓德隆
放一张,小郎酒的海报。接着说说,跟老白干有亲密关系的江小白。
江小白缺少一个占主导位置的消费场景。大家认为的小瓶酒的小饮小聚场景,并不属于江小白。那只是一个消费江小白的场景,而不是属于江小白的场景。
小瓶酒的位置属于小郎酒。并不属于江小白。并不是瓶子小、有一定名气,江小白就能去抢占这个位置。
小瓶酒与青春小酒,是两个位置,两种消费人群,不同的消费场景。
小瓶酒小聚小饮的消费场景是跟小郎酒强关联的,江小白在这个消费场景里并不能建立主导地位。友人之间日常小聚小饮消费白酒的主力人群是白酒的重度消费客户(并不是不怎么喝白酒的年轻人)无论从品牌名气、品牌档次、身份归属感还是口感,小瓶小郎酒才是这个群体的首选。(喝惯白酒的人,不会选择江小白,对此说法有异议的应该不多)而年轻人平常的小聚小饮,也不是江小白能占主导位置的消费场景,更多情况下,人们选择的饮品是,可乐、果汁、王老吉、精酿啤酒、红酒、洋酒,大部分人不会消费白酒(比例很低的人群频次会选择江小白,购买肯定有,比例频率不高)
江小白存在一个问题,有一个机会。
江小白找了一个青春小酒的位置,借助社交媒体红利,使用微博微信把这个位置植入了年轻人的心智,可它并没有给青春小酒找到一个动机清晰的、能占据主导位置的消费场景。当下的小聚、宴请、夜店都不是江小白当下能主导的场景,小白无论在餐饮渠道还是ka卖场还是夜店,无论是做纯饮还是混饮都没做到爆炸式增长(调和酒的主流消费场景是夜店,那个场景是野格等洋酒主导的消费场景,但是混饮喝法将是江小白找到源点消费场景后,销量爆发的一个关键点)
因为没有自己独有的消费场景,青春小酒的位置虽然很好,但始终没有出现与此位置相匹配的销售业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如果草原上只有稀疏的几丛干柴,却遍布绿色的大树与小草,别说燎原,等干柴烧完了火种都会熄。想燎原,就要先找一个到处都是干柴的草原。江小白也一样,想形成消费潮流,也要找到一个密布干柴更易点燃的源点渠道与人群。
大学生是潮流的急先锋,对于江小白来说,这个有心智资源与示范作用的草原是校园。江小白在战略源点期的规划,可以参考初期同被人们认为难喝,形容为煤油味,却通过聚焦源点人群大学生,聚焦源点渠道大学酒吧狂热发酵,热销起来的野格,学习下通过聚焦高势能人群——“极限运动员”,举办极限运动热销起来的红牛。
成功的公司在起步时往往高度聚焦于一个产品、一个服务或一个市场。
江小白的战略机会就是继续强化青春小酒的认知,选择聚焦源点人群“学生”聚焦饮用方式“混饮”,通过战略配称占据几个江小白有认知优势,却无人占据的,对饮用白酒有强需求的消费场景。
例如,学生的第一次失恋情愁、寝室看球与酒吧社交的激情、大学毕业宴的离愁、告别校园时分手的苦闷,到告别青春时第一次应聘失败的苦涩,到第一次同学聚会的缅怀青春,围绕她们借酒消愁、励志与社交的白酒饮用场景,满足学生抒发“挫折、爱与友情”的情感需求,用江小白擅长的文案去共鸣。用十年的时间去夯实这类饮用场景,培养消费情怀与消费习惯。
等一批一批学生顾客融入社会,她们自然而然就会将对江小白的消费习惯,延伸到聚会、职场团建、夜店,爱上江小白的她们,还会改喝别的品牌吗?我想大多不会。除非有高端需求的宴请,(高端宴请本身就不是江小白应追求的消费场景)才会试试茅台五粮液,但这种情况跟网上说的给别人培养白酒用户根本是两码事,喜欢与场景需求不得不喝不一样,就是爱喝其它品牌的顾客在高端场合,也不得不换茅台五粮液。这种高端宴请结束以后,人们还是会喝回各自消费惯了的品牌。
江小白不应急于去开发大众青年,微软做到年销售额1亿美元花了10年时间,沃尔玛做到年销售额1亿美元花了14年时间,红牛在全球做到年销售额1亿美元花了9年时间,红色罐装的王老吉在中国做到年销售额10亿元也花了9年时间。
早期聚焦源点人群缓步发展,可以使品牌在孕育期免受集中、突发的负面冲击,有效防范“呼啦圈效应”的引发。新品类或新品牌的产品难免会有一些缺陷,慢节奏的推进,使品牌有时间和机会根据市场反馈来修正产品和完善各项运营,把激发负面反应的因素减至最低。
战略配称重点做渠道与公关活动。
渠道方面,江小白可以成立校园事业部,负责在国内外一流大学的校园内外开设经营江小白酒吧,在大悦城这种年轻人聚集的mall开学生主题居酒屋,同时培养学生经纪人,聚焦学校周边KTV、餐饮、商超和线上平台进行饱和式的渠道铺货。
公关方面可以做营利性的,比如,做周边联名产品,做培训,做音乐节,做比赛。通过这种销售与公关一体式的营销方式,把江小白的饮用场景与消费情怀植入学生心智。(不要小看学生对白酒的消费能力与学生市场的消费容量,试试从初中生失恋算起,再加上香港澳门台湾与国外的大学算算看。。)
小企业要打游击战,找一块小得足以守得住的阵地,精耕细作。
只有盯紧一个狭小的细分市场,品牌才可能在顾客心智里占有一席之地。
只有使公司或品牌长期聚焦一个能处于领导者的利基市场,才能培养出强大的公司并确保将来获得成功。
江小白的文案和营销并不重要,它的制胜法宝其实是......
说到江小白,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它的文案,甚至有标题党提出“江小白靠文案一年卖几个亿”。
都说江小白的文案好,但究竟好在哪里却没几个人能说出个一二,而直到今天都没出现第二个江小白,可见江小白的文案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正如无数营销号的标题,江小白的文案最大的特点就是扎心,把关于爱情、关于青春、关于亲情、关于理想......的各种情绪娓娓道来,一遍又一遍地戳到受众的情感点。
但是,文案的撰写需要一个度的调节和一个氛围的把控,很多产品模仿这种文案风格,要么前后调性不能保持一致,要么和它的产品受众错位,导致一个产品产生了“人格分裂”,不能对自身有正确的定位。
江小白从创立之初就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年轻人消费的品牌,在几年的品牌深耕中也一直面向年轻人市场,在文案上更是以年轻人的情绪为主要的宣泄点。
江小白找准了年轻化的定位也就把握住了“青春流量池”的高地,这片“流量池”受众很广,而且在白酒市场的开发前景很大,江小白走了这一个先例,并尝到了甜头。于是千千万万个“江小白”飞奔而来,然而江小白已经建好了自己的壁垒和城堡,其他产品要想过来分一口红利就没那么容易了。
显然,在“文案”能引起共鸣这一方面,江小白在市场上是具有足够优势的品牌,但文案本身具有极强的传播属性以及极低的制作成本,在当下市场传播活动中,它的低门槛让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蜂拥而入,急剧增长的信息量也极大增加了消费者的认知负担,原本的优势可能荡然无存,可见,单靠文案并不是品牌发展的长久之计。
江小白早就认识到这点,在年轻人喜欢的东西上大玩花样,开辟出了一条条新的道路。
很多人认为白酒是老一辈喝的东西,跟年轻人无缘。但处于青春期的江小白,对传统酒文化来了一次叛逆,让白酒也能成为时尚化、年轻化的标签。
在江小白这里,白酒不再代表一种繁冗的酒桌文化,而是一种真实情感的宣泄。年轻人喜欢喝江小白,喝完了就发语录照片,这个时候可以顺势表白,也可以吐露心声,真实、不装,这才是属于年轻人的酒文化。
有带入感,能交流,让年轻一代找到归属感无疑是江小白成功的一大法宝。在竞争残酷的白酒行业,另辟蹊径,帮助年轻人构建起新的酒文化,划出属于自己的一块细分领域,江小白的营销功不可没。
酒文化有了,还缺点艺术做下酒菜。于是不安分的江小白,化身时尚潮流的弄潮儿,大玩跨界,一脚跨到说唱、涂鸦、街舞文化上,和重庆本土文化一锅乱炖,为年轻人创造了一种新生的艺术文化。
江小白与一众音乐人合作《重庆的味道》《你好,重庆》等音乐,创作带有重庆特色的动漫《我是江小白》,在“天生自由之夜”中,将中国传统民乐与电音融合,实现传统文化老味新生。江小白还在线下开展“只存在一天”的小酒馆活动,把混饮这种时尚又新奇的喝法介绍给年轻人,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调剂。此刻,酒不是酒,而是一颗颗文化的因子。
江小白的IP营销有两大玩法:一是自己塑造IP,二是借别人的IP,就是植入。
第一层打法是自我IP的塑造。音乐节、街舞比赛、动漫......这些不仅仅是文化因子,更是一个产品对自身“人设”的树立。江小白一步步巩固好自身的定位,不仅要把产品面向年轻人,在IP塑造上也是以年轻人的喜好为中心。
江小白把自己开展的各种活动梳理成文、成图,借助公众号、新媒体等做区域性和全国性的推广。自我IP的打法,说白了,就是一个资源整合的问题。
第二层打法是IP植入。江小白的IP植入是从2014年开始的。2014年、2015年江小白做了《匆匆那年》《同桌的你》这种青春剧在西南地区的地推合作。就是电影出来了,江小白提前半个月帮它们做海报推广,江小白可以利用几十万家终端店做造势活动。
真正的植入从2015年年底开始,到2016年达到一个顶峰。2016年江小白算是霸屏了整整一年,从《火锅英雄》《好先生》到《小别离》,再到《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北上广依然相信爱情》,从2017年的《深夜食堂》到今年的《柒个我》《美好生活》,江小白每次植入都又准又稳,大大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
江小白在起步阶段就把推广平台瞄准在社交媒体上。
社交媒体可以和消费者近距离互动,传播速度快、运营成本低,目标用户还精准。这比起传统广告可好太多了,在传统酒业中,电视、报纸广告费用占了一瓶白酒价格的20~30%。
江小白在社交媒体上精耕细作,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它,并参与进来,构成品牌传播的一个环节,打通了产品、品牌、传播、内容的营销铁环。
说到社会化营销,怎么能少得了借势,最近《后来的我们》电影大火,江小白顺势推出了表达瓶,再一次戳中我们的软肋,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了最大范围的曝光。
现在白酒行业已经进入了品质消费阶段,消费者也更加理性,特别是在食品消费上,更倾向于为品质买单,情怀和故事已经失去了原本的优势,一款产品要长久走下去,巩固好自身品质才是硬道理。
江小白属于小曲清香型高粱酒,口感相对绵柔一点,年轻人喝起来也不会有太大的负担。江小白提出要实现传统中国酒的老味新生,而老味新生对应的是产品,因为年轻化必须是由内向外的,不然就是虚晃一枪,终不得持久。对于企业来讲,“内”即产品,产品要跟上时代,跟上时代里的年轻人。
江小白不仅关注年轻人的需求,还加大了在酒庄研发上面的投入,培养了自己的酿酒团队,在传承了江津白沙古法酿酒的基础上创新酿酒工艺,始终坚持酒体轻口味。
这种低度清香酒更容易与国际烈酒口味接轨,江小白不仅在“国际葡萄酒暨烈酒大赛”“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第十八届旧金山世界烈酒大赛”等赛事中荣获了大奖,还将产品出口到国外,把中国高粱酒酒带到了世界各地。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广告人看到的是江小白在营销上的“煞费苦心”,却少有人关注它的酿造过程。一款产品最大的诚意就是生产之初对品质的把控和落实,我们在读江小白的文案、在看江小白的动漫的时候,或许也可以了解一下它从高粱地一步一步走到我们桌前的“良苦用心”。
江小白“早知道”系列的广告文案是什么?
最近江小白围绕“早知道”江小白团建海报的主题江小白团建海报,出江小白团建海报了一组扎心的广告文案,目的是让你知道“人生没有早知道,只有当下酒,眼前人”。
这一组海报文案具体内容如下:
早知道,很多人走散就不会再见,就该说出那句吞回肚里的话,给出本该给予的拥抱。
早知道,老同学很难再聚,寝室熄灯后的故事多说一点,新朋旧友的邀约更多一点。
早知道,后来才看清爱的深度,就应该把握住彼此最好的年纪,面前的就被不必封存各自的心情。
早知道,心中所向始终念念不忘,当初就不必勉强迎合大众眼光,哪怕失败也至少做过自己。
早知道,中年危机来的悄无声息,就不总囿于上班下班的规律,四处流浪至少没错过风景。
早知道,机会总是稍纵即逝,就不应该让求知欲过期,更不必独饮深夜浇愁的酒。
早知道,岁月不留情,就应该在奔忙的日子流出间隙,多陪伴父母。
早知道,一切都将归于云淡风轻,就不会困在原地,心事会被酿成酒话。
这一组扎心的海报文案,文字文案上:从友情,爱情,亲情,工作状态,梦想的不同角度出发,来诠释人内心的日常,你是否也有说过“早知道”的话呢?图片设计上,实物背景图,配上简笔画的人,都契合文字的场景。走心的文案加上场景化的呈现,让人看完后有同感,并且愿意分享。
怎么样?看完这一组文案,如果是你用“早知道”来写,你会怎么写呢?
叶小鱼文案,《新媒体文案创作与传播》作者,微信公众号:叶小鱼跑跑跑(talkto520)
江小白春节后的“离开家”的广告文案,你知道具体内容吗?
春节过后,又开启一股背井离乡的浪潮,离开温暖舒服的家,去到各个城市,为梦想打拼。
在此之际,走心的江小白,出了一组海报广告文案,诉说着,离开家乡曾经和现在的点点滴滴,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组海报文案:
离开家,曾经是为了追梦,如今只想多做5分钟梦。
离开家,曾经是为了日子不将就,如今赶时间将就吃两口。
离开家,曾经是为了走向巅峰,如今是挤着早高峰。
离开家,曾经是为了诗和远方,如今困在办公桌的一平方。
离开家,曾经是为了丰富多样,如今每天吃得单调重样。
离开家,曾经是为了大海星辰,如今披星藏月双眼昏沉。
离开家,是为了好好回家,把好久不见的想念,都变成一句谢谢。
江小白暖心的文案,在于它善于抓住人们每次情绪的异动,比如这次春节后“离开家”的情绪,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让“离开家”的人群,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
从文案写作手法来看,江小白这组文案,用了对比手法。曾经和现在了一个强烈对比,将离乡人的情绪表现出来。
另外,在配图选材上,也是取材与生活中的图片,比如拥挤的地铁里,快餐等。贴近生活,显得真实,更能带动异乡人的情绪。
叶小鱼文案,《新媒体文案创作与传播》作者,微信公众号:叶小鱼跑跑跑(talkto520)
江小白是什么
江小白是重庆蒋姣酒业有限公司旗下江姬酒厂生产的天然发酵蒸馏高粱白酒。
江小白的第一个生产厂家是重庆江津酒厂,当时也只是推出了45度和35度两款小瓶装的酒。但到了后来,江小白这个品牌就与重庄江津酒厂分开了,重庆江津酒厂还是那个酒厂,但江小白的生产工厂变成了重庆江记酒庄有限公司,江小白酒的天猫旗舰店运营主体则是重庆下酒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江小白的老板是陶石泉,从一开始的委托生产到现在的自己的工厂,也是创造了酒水行业的一个奇迹,开创了酒水行业的青春小酒。
扩展资料
江小白通过一种绝对差异化的定位,杀入了一个传统白酒都不敢想象的市场,年轻人市场。在江小白之前,年轻人市场是长期被啤酒、红酒、预调鸡尾酒所垄断的市场,在这个市场内部,白酒作为一种高价格、高度数的酒品种其实市场竞争力相对有限。甚至于在白酒产业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年轻人不懂白酒”。
江小白利用高度击中痛点的文案,让每次推出新产品都会成为互联网领域的一股现象,这种文案强度和高度直追互联网文案领域的大咖:杜蕾斯,而各种事件性营销手法更是层出不穷,从而造就了这种“江小白”现象,而江小白也通过年销量3个亿创造了一个白酒行业的互联网神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小白
想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江小白”,先看看小白哥怎么说
本文并不是要给江小白做广告,只是把它作为一个商业案例,分享我自己的一些感悟,同时也是对学习的一种复盘吧。我觉得只有把所学所看的重新按自己的视角写出来,才能最大程度的吸收。
周五晚上顾不上吃饭,去解放碑聆听江小白团建海报了江小白创始人之一——叶明(人送外号“小白哥”)关于江小白的《产品主义文化代际》的思考分享会。讲真,小白哥演讲中提到的几个营销概念:产品场景化营销、用户即产品经理、目标客户的再细分、产品植入文化娱乐,早已在这一波互联营销大潮中被反复提及,更是在罗振宇、雷军、周鸿祎等大腕的书中都有大量笔墨。
为什么这些公认的概念,并不能让大部分人成功?这也正是我折服于小白哥之处,江小白团建海报他们真切的将这些概念执行到了极致。“极致”二字说着容易,做下来就是划分成功与平凡的分水岭。于是,我有了以下心得:
想要做到极致,请先让自己做到行业专家。 这是我从小白哥身上看到的一个光环。毫无疑问,小白哥不仅对主流白酒的品种和工艺都有深刻的认知,而且对白酒延伸的应用,比如鸡尾酒的调制,洋酒、清酒也有清晰的认知(原谅我对酒的外行,此处可能分类有误),我想他也是一个爱酒之人,喜欢饮酒才能对流行的喝法了如指掌,更对饮酒的场合、饮酒之后人的状态洞察入微。
关键点就在于,他对酒的涉足深度帮助他对江小白在众多白酒行业中成功切入差异化空间,而且能紧扣年轻一代的诉求点。比如他的分析,年轻一代不喜欢太高酒精度,并认为只有老一辈才喜欢高度酒;年轻一代喜欢白酒搭配其他饮料的新鲜感等等~
可以看出,只有你真的在一个行业沉淀下来,对这行的规律,特性,利弊都了然于胸时,才有底气去启动产品开发或者创业的想法。与其盲目跟从,不如先审视下自己对行业的认知程度。
“场景化营销模式”并非是个嘘头,我很是惊讶江小白营销策略上的极致,比如他们将大家时刻都有接触的企业团建场景都细分成了3种,“有注重业绩激励的必胜情怀”、“有追求团队精神的齐心情怀”、“有讲究奉献精神的召唤情怀”。是不是在我们的印象中团建就是一个部门的围一桌,称兄道弟,白的啤的一通海喝,喝的什么牌子的酒好像也记不住?然鹅,当你看了江小白的这三款酒,是不是觉得团建时喝它们会更加应景,又有了发朋友圈的情怀灵感?
江小白的文案是公认的牛掰,因为他总是抓住你所熟悉的各种场景,用情怀的文字表达了出来,不管你爱不爱喝白酒,你就觉得在这个情景下就应该喝上两杯。另一大收获是,小白哥对奢侈品、咖啡同样提出了高价值的定位分析,奢侈品如何打差异化,赋予信仰的价值;咖啡如何打差异化,避开星巴克统治的社交文化,专攻办公室场景(这点也是让人膜拜得不行,意想不到的前台成为办公室交际圈的核心)
其实场景化的极致细分,同样需要你先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专家不仅是技术工艺上的,更是产品用户体验中的达人。我也相信人人都是生活的达人,你缺的或许只是将无数个自己参与其中的场景提炼出来,看看它们与其他人的共性,和切入的难度。
第三个感悟是小白哥的金句“产品是导演,用户是主演”,我要加一个:编剧是营销,剧本就是用户的日常生活。我的理解:场景化营销的目的就是让用户通过参与,来获得主角感(也是共鸣),设计场景其实在写剧本,题材自然是用户经历的各种情景。
真的要为江小白“表达瓶”这招营销叫好,表达瓶顾名思义就是让用户将自己的心里话表达出来。特别的是,江小白将它进一步延伸,做成用户专属的定制版,而且全 渠道销售,这让用户立刻有了那种尊崇感,用户自然成为江小白的热心推销员。我想这和社交软件的传播核心——用户为寻求存在感发送内容是一个道理吧?当你成为一个产品的主角时,又怎会不卖力的去为它在朋友间吆喝?
植入广告也不是什么新鲜概念了,but,选择合适的文化才是关键。江小白定位年轻一代,年轻一代的指标不是某一代人,而是那个年龄段,当你过了那个年龄,你不是他的目标客户,你不喝,江小白也不会强求。不过年轻一代喜欢的文化却是江小白关注的重点,不过是过去喜欢摇滚,还是现在喜欢嘻哈。
所以,当产品需要维持一个相对长久的生命周期,就需要与目标人群所喜欢的文化有深度的嵌入,我们看到江小白打造IP形象,做延伸产品,赞助嘻哈演出,赞助街舞比赛其实都是在紧跟目标人群的流行趋势。
现在大家都在谈新零售,我眼中的新零售:一、用户唱主角,产品嵌入在用户的各种场景中;二、让用户尽可能的做“懒人”,从生产到使用,中间环节做极致精简。
关于江小白团建海报和我是江小白海报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一点团建(www.yidiantuanji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