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拓展活动(北京户外拓展公司)

前一阵子在一平台上发了个关于CBA的一篇文章,在评论区里看到一个马来西亚华人的留言,当我翻开他的个人主页的时候看到了他的资料简介。

很明显他是一名广东队的球迷,当我问他在马来西亚看CBA的人多不多时,他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在马来西亚还是挺多的,大部分都是广东队的球迷。当然,马来西亚是海外华人最多的国家,历史上下南洋的主力也都是广东人和福建人。但通过这个这个小插曲,也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的CBA的海外拓展,理论上空间还是很大的。
NBA是这个世界上人们最熟知的篮球联赛了,之所以被人们熟知就是因为NBA的商业开发和全球化战略走在了其他国家篮球联赛的前列,NBA的成功不仅给美国篮球带来了世界篮坛的霸主地位,同时也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润,高端的工作岗位甚至是一个较长的产业链。

而我作为一名八零后,对篮球的认知和喜爱也是从NBA开始的,在我06年上大学的时候也着迷于NBA精彩的比赛和文化,姚明,麦迪,科比,奥尼尔,艾佛森,都是我喜欢的篮球明星,甚至火箭队,湖人队,雷霆队和勇士队我也都追捧过。我甚至后来也有机会去现场看到过NBA的比赛,亲身感受过NBA的赛场文化。
但最近几年我开始越来越关注我们的CBA联赛了。看NBA我可能只是看个热闹,看个震撼或者看个羡慕,但看CBA却是带着感情和思考,NBA就像是“别人家的孩子”,再优秀也只能是羡慕和赞叹,CBA是“自家的孩子”,再不堪也承载着“全村的希望”,并且这些年我是真心的认为我们的CBA攻防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好看了。
体育赛事作为一个特殊的高端的服务产业,人们不会因为便宜就消费,只有消费和不消费。能不能做大做强这个产业本质上是取决于能不能提供优质的服务。当前,我们的CBA确实没法和NBA竞争,相差太远了,但并不代表我们不能在特定地区培养特定的用户。我觉得目前我们至少有两个事情可以做:

一,海外本地人的球迷市场拓展起来可能困难些,但是我们可以先从海外华人华侨市场着手,就像上面的来自马来西亚的CBA的球迷。而目前我只知道的在中国大陆以外,只有香港的有限体育台转播CBA,在东南亚地区并没有转播CBA的电视台。马来西亚的这个球迷应该是通过网络平台看的CBA,比如直播吧或者咪咕体育。
作为亚洲地区最好的篮球职业联赛,我们完全可以先和当地的电视台合作转播CBA的比赛,相比于NBA,CBA的转播时间上是有优势的。
二,我们需要灵活的外援政策来吸收东南亚球员来打球。就像当年NBA吸收姚明去NBA打球一样,一下点燃了中国球迷的热情,当然姚明的实力也是够去打NBA的。这对NBA来说是有双倍好处的,吸收了世界上的优秀运动员的同时又开拓了国际市场,增加了利润。而今年我们又有很多人关注澳洲的NBL联赛不就是因为有周琦和刘传兴的加盟么?

我们现在的外援政策基本是“一刀切”的政策,就是对海外任何国家的政策是一样的。其实大可不必,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国家制定不同的政策。对于篮球水平普遍高于我们的国家,我们可以延用现行的外援政策,以防太多人进来影响我们的出场时间。但对于篮球整体水平不如我们或者与我们差不多的国家,比如马来西亚,韩国,菲律宾等等,这些国家里肯定也有有能力打CBA的优秀的球员,对这些国家的外援我们就可以放的稍微宽一些,因为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开拓这些国家的篮球市场。
有这些国家的高水平的球员的加盟,我们也可以适时地扩大我们联赛的规模,增加联赛的球队的数量。这样可以有效地抵消因为球队数量增加而导致的有些球队水平过低的现象。球队数量的增加,联赛规模的扩大也在无形中扩大我们的职业篮球人口的规模,我们的篮球水平可以再上一层楼。

当然,质量是销量之本,提升我们的联赛质量,比赛质量,篮球水平这是能保证我们走出去的重中之重。但目前我们篮球作为亚洲长期以来的霸主,我们现在是有这个能力把我们的CBA联赛至少在亚洲地区进行推广的。
总之,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我们的各行各业的目标都应该是“星辰大海”。在我们自主制造业品牌不断在海外“攻城略地”的同时,我们的像体育赛事这样的高端服务业也要有走出去的决心。我们至少有在亚洲地区进行推广的实力,在亚洲地区进行推广赚取利润的同时,也能反哺我们国内篮球产业的发展,然后再去拓展更大的市场,这是一个可喜的良性循环。而这个时候我们的体育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要打开思路,这是我们最该学NBA的方面。
图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