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虎门适合团建的地方(团建加速员工离职)
卷起裤腿,穿上雨靴,梁立锋全副武装好,如果不是露出一副黑框眼镜,以及略微带点口音的“港普”,他已经和江门市赤坎镇的村民们无异样。一阵春风拂过,面前的300亩水稻荡起绿波。等水稻收割后,田里会种上蔬菜,同另外200亩蔬菜基地连成一片,加起来有两个深圳机场那么大。到那时,梁立锋的“鱼菜共生”基地便完成扩容,可年产8000吨供港澳蔬菜。梁立锋的合伙人还有罗伟特和谭慧敏,三人都是“90后”,来自香港,分别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树仁大学。大学时并非主修农业,但6年前决心来到广东省江门市发展,他们却当起了职业农民,一步一步将梦想照进现实。
△ 广东天菜农业有限公司三位联合创始人,最左边的是梁立锋。图/中新网
从香港到江门“鱼菜共生”,就是把鱼池里的肥水经过过滤、生物分解、酸碱调控、细菌转化等处理后,用于蔬菜种植。第一次接触到这项现代农业生产的前沿技术,梁立锋读大二,“当时参加学校天台农场有机种植的兴趣班,在天台上种菜,种的菜千奇百怪,长得也非常丑。我和罗伟特、谭慧敏是香岛中学的同学,就叫他们来帮忙,人一多,天台就被打理得很漂亮,也很有趣。”“如果套用‘鱼菜共生’模式实现量产蔬菜,既能满足生活需求,也能带来效益。我们就想要不做个实验,看看怎样把这个事情变成量产的项目来做。”这3个还未踏出校门的年轻人踌躇满志。但在天台上做实验,弄得学校又脏又乱,“老师说不如你们再找一个地方继续做研发。”香港寸土寸金,找到一个能够完成研发、量产的基地,梁立锋三人费了不少力气,最终还是落空。“后来就想,内地是不是也行?我们首选了广东,这里不仅和香港地缘相近、语言相通,而且地缘更广阔,机会多。”理顺思路后,他们把想法做成计划书,给好几个地方的农业局、人社局打电话,包括深圳、中山、惠州、佛山和江门。在梁立锋的妈妈看来,这是一种笨方法,“人家为什么要相信你们?”“没想到有两个地方真的愿意收留我们,一个是中山,一个是江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梁立锋兴奋中又略带调侃地说,“江门免费提供一个200平方米的空置大棚让我们做实验,还带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宿舍。”江门是广东省农业大市、珠三角地区最大的“菜篮子”。这座温室大棚位于市中心55公里开外的开平市苍城镇,坐落在江门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农业基地——广东江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几个没有经验只有新鲜点子的年轻人认为,没有哪个地方比这里更合适,大学毕业后他们便正式进驻基地。没有港商的阔绰,创业基金就是三人积攒的不到一万元的压岁钱。“2016年7月,基地又帮我们申请了5万块的‘市场机动基金’,在添置实验用的器材和物料、更新系统设备上,这笔钱起了很大作用。”梁立锋对此很感恩。一切就绪,三人的分工也明确起来:梁立锋负责系统的设计、搭建和运作,做过生物课代表的罗伟特负责蔬菜种植,谭慧敏作为唯一的女性成员便负责养鱼和微生物研究。“从来没有养过鱼,刚开始其实连一棵蔬菜都种不出来,所有东西都是从零开始的。”梁立锋向《中国报道》记者介绍说,3个人都是半路出家,所有环节要靠实验才能找到答案。“就是不停试错。当我们的项目被列入江门扶持农村和农业建设项目之后,园区还专门派来两名技术人员作指导。”那段时间,梁立锋平均两个月回一次香港,“从香港再回来就一头扎进大山里”。他还记得,毕业到江门时刚好是夏天六七月份,大棚里气温三十六七度再正常不过,“衣服越脱越少,好像穿泳裤最方便,因为不用洗衣服,后来被晒破皮,只能又把全身裹起来。”难熬的是夜晚,“村子里没有路灯,蚊帐要盖双层,我们三个就躲在宿舍里看韩剧。”梁立锋的妈妈和姐姐一度以为他进了传销组织,专门跑来“解救”,梁立锋哭笑不得。一路走来“打怪升级”系统运行后,第一批蔬菜被成功培育出来,不过梁立锋他们发现,青菜发白发黄,经过园区里的专家指导后才明白,鱼池养殖系统中缺乏青菜生长需要的铁元素和钾元素。如果补充,就要额外添加,“添加物有化学的和天然的两种,而一旦添加化学物质,不仅鱼儿会死掉,蔬菜也达不到有机标准。”试错又一次开始。猪粪、杀鱼后留下的废角料,都曾是他们的实验品,但无一成功。“后来我们发现,农村榨花生油产生的花生麸经过发酵后,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曾统计,经历过诸如这样的改进,团队采集的水质资料超过了3300组,记录种植蔬菜批次有2600多个,研发时间最终拉长至3年。梁立锋清楚地记得,2017年8月末的一天,强台风“天鸽”登陆珠三角地区。当时某个阶段的实验已经接近成功,最终在收获前夜,大棚被夷为平地。三人互相看着对方说不出话,过了许久梁立锋蹦出来一句:“我们是不是要回香港找工作了?”“我们真的就回到香港,休养了一个星期才缓过来。”园区很快注意到了他们的窘迫。“园区知道我们不容易,而且实验对时间有要求,台风过后,就立刻又给了我们两个各200平方米的玻璃智能实验大棚。”梁立锋感觉到了“满血复活”。三人盘算,既然要重新开始,不如把之前讨论过的要整改、突破的地方,在新的“鱼菜共生”系统中一一实现。“台风让系统更新迭代,我们规避了以前有问题的环节,之后蔬菜也种得非常好。”梁立锋特意提到,新系统建成那天刚好是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这让他们觉得多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力量。一棵蔬菜从种子到成熟,夏天需要30天左右,秋冬季要40天。“和普通种植方法相比,在时间上没有太大区别,主要是种植技术和种植方式不一样,我们的另一个特点是种植周期比较稳。”梁立锋介绍说,目前尝试了有200多个蔬菜品种,主打的有10多种,像生菜、小白菜、芥菜、菜心等。2019年,基地每年能产出500吨左右蔬菜。大/家/都/在/看
“错换人生28年”案,判了!
美国制裁的恶果,不只藏在这些航线里......
真的辛苦了!这张照片,破防了
(来源:中国报道;作者:陈珂)
主编:刘倩
本期责编:陈冰然